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06月14日讯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通讯员 代芸)近日,深汕特别合作区区域内最后一座四类等级及以下危桥——南门桥,经过维修加固、桥面铺装、刷漆防腐等一道道施工工序后,通过了桥梁检测,正式恢复通车啦。
南门桥位于鹅埠镇中兴南路,横跨南门河,桥梁全长73米、总宽7米,是水美村学生到鹅埠中心小学上学,以及村民生产劳作的必经之路,也是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创新大道等全区重大项目施工车辆的主要通行道路。
因建成年代久远、初始建设标准低,加上新城飞速建设发展,通行量不断增加,南门桥已经“不堪重负”。根据最新桥梁“体检”结果,南门桥主拱圈结构多处开裂,下部结构墩台存在露筋及大量裂缝,桥梁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受损严重,被评定为四类桥梁。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采取了封闭交通、增加限高架等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协调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迅速搭建临时钢便桥供来往车辆通行。
封桥后,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立即组织专业团队对南门桥的结构安全进行详细评估,制定整治维修方案。通过修复墩身裂缝、内部空鼓,对墩柱外包混凝土进行加厚等方式,避免墩身遭受河水进一步侵蚀;针对旧桥拱圈底面存在开裂情况,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旧桥拱圈,达到提高桥梁承载力的目的;桥面使用混凝土重新铺装,对护栏及挡墙进行刷漆,并完善标牌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增加了桥梁的安全性、美观性和抗腐蚀性;引入智能无线数据采集终端、表面型智能弦式应变计等智能设备,自动检测桥梁受力状态,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施工期间,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沿线群众出行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强化过程管理,派驻专人负责督导,逐项检查把关、不定期抽检,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治任务。
“南门桥整治完成后,桥面变得更加平坦了,孩子们骑车去镇上上学家长们更放心了。”“原来的老桥年久失修,我们都有点担心,现在经过整治,不仅出行安全有保障了,更有助于村里的发展。”村民们满意地说道。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桥梁日常巡查检查,做到三天一巡。同时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密切监测桥梁变化情况,做到隐患整治不留死角。”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
危桥改造是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的民生工程,一头连着群众期盼,一头连着乡村振兴。据了解,深汕特别合作区共有公路桥梁52座,其中原有四、五类危桥14座。2019年开始,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将危桥治理纳入“四好农村路”一期、二期工程,下大力气进行集中整治,在五类桥梁大安桥处新建了一座钢便桥,对朝面山桥、大埔桥等4座五类桥梁进行了拆除重建,对圆墩桥、石龙头桥等8座四类桥进行了维修加固。
南门桥整治完成后,深汕特别合作区内四五类危桥已经全面“清零”、全部“消危”,进一步打通了农村交通“瓶颈”,使群众出行更加安全,农村公路运输网更加畅通,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